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南博11月展出西汉金缕玉衣(图)

来源/作者:网络 |

南博11月展出西汉金缕玉衣(图)
经过整理后的1850片金缕玉衣残片初成规模
  南京博物院的技术部门正在对一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预计将于今年11月修复完毕,届时将在南博展出。经整理后发现共有1850块玉片,每片长宽约3-5厘米,玉质参差不齐。由于串连玉片的金丝很多都已遗失,在修复中,他们还需要另购1公斤黄金将玉片串连起来。 “这些玉片大部分玉质粗糙,但从残留的金丝可以看出这是一件金缕玉衣,死者身份应该为诸侯王。”早报记者日前从南京博物院获悉,该院的技术部门正在对一件金缕玉衣进行修复,预计将于今年11月修复完毕,届时将在南博展出。
  据负责这件金缕玉衣修复的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介绍,去年7月拿到这批玉片时几乎辨认不出这是一件金缕玉衣,一堆粗糙的玉片散乱堆在箱子内,不少玉片还有破损的痕迹,部分玉片上残留着金丝。经整理后发现整整一箱共1850片,每片玉片长宽约3-5厘米,玉质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每片玉片都已被定位标号,其头部也已修复完毕,据王金潮介绍,这件金缕玉衣的主人身高约1.75米,是一位男性。由于串连玉片的金丝很多都已遗失,在修复中,他们还需要另购1公斤黄金将玉片串连起来。
  在被问及这件玉衣的来源以及主人时,王金潮表示,目前就知道是一位太仓企业家从徐州购得后捐赠给了南博,具体出土信息以及到底属于哪位诸侯王则不得而知。
  “这件金缕玉衣的玉质非常不好,用到好玉的量极少,玉皮玉根比较多。”据王金潮介绍,从两汉到曹魏,丧葬玉衣制度持续了400多年。汉代王侯信奉灵魂不灭,尸体不腐,并坚信玉能防腐。于是,将精美的玉石切成玉片,用金丝、银丝穿连成珍贵的玉衣,包裹着王公贵族的尸体下葬。
  西汉时期,玉衣缕质使用并不严格,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帝后、诸侯王死后都会穿上金缕玉衣以保自己的遗体千年不腐。由于汉初诸侯王众多,玉被大量、广泛采集,到了西汉末期一度出现了玉荒,一些诸侯王只得用玉根、玉皮这些质地不好的玉片来制作金缕玉衣。
  王金潮表示,从这件玉衣材质来看,不可能是帝后所用,而自东汉起玉衣缕质的使用等级非常严格,所以推测主人应是西汉末期的一位诸侯王。据了解,此前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以及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第二代楚王刘郢两位汉初诸侯王的玉衣,都是采用温润晶莹的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等上好玉料制成,工艺精,设计巧,做工细。
  由于是随葬用品,且散乱地堆放在一个箱子里,这件拥有1850片玉片的金缕玉衣当然不可能是“祖传”的,那么这件玉衣到底是哪来的呢?南京博物院征集部主任鲁力告诉早报记者,这件金缕玉衣应该是出土于徐州,后被一位太仓企业家购得后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该院院长龚良表示,南博已经向捐赠人颁发了证书,捐赠人本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况及得到这件金缕玉衣的过程,南博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
  曾修复过5件玉衣、具有丰富玉衣修复经验的南京博物院技术部主任王金潮表示,此次修复的这件金缕玉衣是征集部门送来,他并不清楚玉衣的来源,他推测,“凌乱不堪的原因有可能是出土于徐州当地某一个工地,由于怕耽误工期,相关人员并没有及时向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导致流落民间,此后又辗转到这位太仓文物收藏爱好者手中。”
浏览次数:719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何绍基《临汉碑》帖市价2万   上篇文章:名画家绘瓷作品更有价值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