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风

来源/作者:网络 |
  近20年来,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以上网取代了对报刊书籍的需求和阅读、以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占据书信所拥有的空间……与此同时,电影、电视夺走了剧场里的观众,朦胧诗比格律诗拥有更多的读者,通俗歌手拥有远比京剧大师多几倍的“粉丝”。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与艺术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近20年来,书法创作也已经生发出许多前无古人的内容和特征——创作手法、形式更加多样,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文字内容在作品主体中的意义已经开始变得弱化……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存在,与整个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审美习惯的改变息息相关。当代书法虽然与实用已经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虽然书法的艺术学科地位已经得到了明确,但是,现实生活中,以实用的观念评判书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不少人心中,无病左笔、双(多)管齐下、千斤巨笔以及用竹木片子制造出来的鸟虫花书之类依然被视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操练此般把戏的人依然与真正的书法艺术家混为一谈;在“艺术为大众服务”的口号下,文字的解读依然成为书法作品优劣的评判标准;视创新为猛兽,以仿制复制为能事,人为而机械地将书法学习与创作的关系划出几个不同的阶段——先将王羲之以及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学像了再言创新,甚至将“馆阁体”看成书法家展示功力的最高标准……如此等等,有意无意之间,将天天喊着“书法艺术”的人们置身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相比于形式、构成之类的西方艺术观念对书法创作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探索而言,这种将书法当做工艺、技艺的思维观念,对于书法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危害性更大。 
  对艺术的感悟与创造力的追求,使古人们能观蛇斗、看阵云以及担夫争道感悟出笔法的变化。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为何不能从生活中、从“二王”与其他那些大家以及他们所创造出的经典中再生发出些新的感悟呢?这种感悟又怎么不能激活人们更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呢?这种想像力、创造力又如何不能作为一种对前人改革出新的资本应用于书法创作之中呢?
  当今社会,不缺少能够引发人们产生感悟的资源,但缺少激活人们感悟所需要的那种艺术的心态、艺术的理念、艺术的目光。当代书法人,不缺少生成创造性的灵感和冲动,但缺少允许、鼓励创造性发挥的环境,缺少发挥创造性的激情和勇气。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铜元天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浏览次数:550
复制 】 【 打印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看看上海豫园书巨幅寿字   上篇文章:朱新昌《元宵赏灯图》赏析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