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殷昭龙书法精品展军博开展(图)

来源/作者:网络 |
殷昭龙书法精品展军博开展(图)
展览开幕现场图片
殷昭龙书法精品展军博开展(图)
道风之“和”
  10月27日,北京军事博物馆内迎来一场文化盛会。由浙江省金华市文联、山东省滕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殷昭龙书法精品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以“和”文化为主题,连续三天展出著名书法家殷昭龙先生的216幅作品。其中,澄俊雅明的陶瓷榜书“和”、“谐”二字,融合了儒释道书风的“和”字,以及三教经典名作《金刚经》和《道德经》各30米长卷,成为本次书法展中最受关注的作品。
  本次书法精品展开幕式由柔美雅致的古典舞“扇舞丹青”拉开帷幕,并邀请部分国家领导和文化名流亲临现场,更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和热爱国学的观众,成为金秋北京一道炫目的文化风景。
  来自孔孟之乡的殷昭龙先生,字云庵,山东滕州人,是一位魏晋书风的研习者和追随者,其书法艺术既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又离不开自身的天赋修为。受家庭的影响,他自八岁起就对唐楷、魏碑和汉隶作了大量的临习,三十年来对书法知识和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广泛摄取,更使得他对三教文化共有的精髓 - “和”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体认与把捉,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张力和灵气,能“离纸而立”。对魏碑和唐楷的学习,让他的书法线条厚实而不飘浮,为他进一步创作行草书、篆书、榜书、以及陶瓷书法搭建了一个很高的平台。更值得敬重的是,殷先生一直坚守古代书法的品格,未被当今书风所动;其作品尽显中国儒释道文化气韵,曾荣获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最高奖;此前殷先生的200米《论语》长卷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堪称书法界壮举。本次书法精品展特别贯穿和突出了其创作主线 - “和”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试图探求和表现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新合流,并由此开启大规模的全新创作活动。
  探索书法文化中“儒释道”三教的新合流方式,是本次书法作品的特色亮点。本次展出的殷昭龙先生的216幅作品中,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横断面的儒、释、道和敦煌俗文化各据54幅。三教文化深广难描,不能穷尽全貌,而殷先生却能撮其精要,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代人带来一场意蕴悠远的心灵盛宴。书法展的主办方浙江金华市文联主席王晓明表示:“文联组织此次书法展,旨在通过殷先生独特的书法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历史、经济、文化、民俗、环境等多方位的关注;创造出儒释道三教同和的现代景观;并将个体创作与大历史、大时代进行一次探索性的链接。”
  本次书法展以“和”文化为主题,“和”成为殷昭龙先生216幅作品的主基调。其中,代表作陶瓷榜书“和”、“谐”二字的创作,看似宽疏但毫不空泛,全篇有真“气”统摄贯穿,同时又极具儒雅气息,其澄明之怀,令人心旷神怡。“和谐”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固有之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和精髓所在,在历代的儒释道三教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历代先贤对“和谐”有着深刻的论述,如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淮南子》之“天地之气莫大于和”等;东汉以后,道教、佛教大量采用“和”的概念来阐发教义,“和”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哲学概念和政教伦理观念,并被广泛应用于治国和处事之道;在社会生活中,“和”的精神还进一步被演绎为“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口头习语;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进程中,“和谐”思想从传统的土壤中生发出新义,而以和为本,也将成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新契机。殷昭龙先生敏锐地捕捉到“和”在三教文化中的共根性,以一种立体的书写行为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而这种文化判断力与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互相作用,也必将带动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殷昭龙先生的这次书法精品展适值建国六十周年庆和书法双年展,极富社会意义和艺术性,殷昭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人以此举向祖国献礼,对传统致敬,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国公民的书写,并期盼能以此感召出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关于殷昭龙
  殷昭龙,祖籍山东滕州,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著名榜书家,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主席。殷昭龙自幼天资聪颖,弱冠之年,即以书名闻于乡里;读摹金石,习练书画,数十年如一日;面壁苦心,穷究艺理,勤奋求进,终成自家面貌。其书法无论行、楷、简帛还是篆、隶、擘窠,线条总是充溢着屈曲与盘郁,用笔苍古浑厚,遒劲沉稳,行笔舒缓跌宕,刚毅古拙;其书大气而不霸悍,貌似平常,实则奇逸。于劲健,洒脱之中展现出一种脱俗、朴茂的阳刚之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作品在北京、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展出,深受好评,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权威机构收藏。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595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