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炉火炼就的五彩凤凰:60年代淄博料器专场开拍

来源/作者:网络 |
炉火炼就的五彩凤凰:60年代淄博料器专场开拍
炉火炼就的五彩凤凰
  将于12月举行的嘉德在线大众拍卖中,再次推出淄博老琉璃料器专场,是最富特色的场次之一。此次为淄博资深收藏料器藏家提供,为60年代外销欧美的一批精美料器库存精品。色彩浑然天成,形成变幻莫测的纹理形态,体现出的是道教的“无极”境界,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看好。行内人士指出,作为中国明清皇室钟爱的特色手工艺制品,料器的生产历史悠久,名家辈出。但与玉器、翡翠、瓷器等成熟的收藏品类相比,它因属于“小项”而受关注程度有所不及。但也正因如此,可能形成价格洼地而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近年随着收藏者的视野愈加开阔,精品料器的收藏已经渐渐形成气候。
  料器也称“玻璃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有“缪琳”、“火齐”、“琉璃”、“颇黎”、“明月珠”等不同说法,考古学上则通常将半透明的称为“璃”,透明的才称“玻璃”,基本上算是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有了用琉璃制作的日用品和装饰品。宋代,由于正月十五日观灯之风盛行,出现了五彩琉璃灯。建筑上也出现了琉璃砖和琉璃浮雕,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透明的琉璃,当时称作“玻璃”。元代定都北京后,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许多琉璃作坊,为修建皇宫提供材料。明朝以后北京料器得到迅猛的发展。清康熙年间,皇帝命工部在北京琉璃厂设置御厂,供奉内廷,称“宫料”、“御琉璃”。由此可见,料器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琉璃分不开的,它是琉璃工艺的再发展。大约从明代开始,受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所携带的精美玻璃制品的影响,中国的皇室决定开发这种新型的艺术品种,因此带动了料器在明代的繁荣。大气简洁、内涵深邃是这一时期料器的特色。不过由于易碎的特性,明代的料器传到现在的已经很罕见了。
  到清代康熙35年(1696),北京出现了首家大规模的料器制造场,由皇家成立。场址就在今天的“琉璃厂”。这个地名的得名也源于此。清代是我国古代玻璃器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琉璃厂专门生产皇宫御用的料器,精美独特,色彩绚丽,工艺复杂。由于流传于世的数量极少,因此从历届拍卖会上可以看到,精品的宫廷料器价格一路走高,例如2005年秋拍的时候,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就曾推出过一只清乾隆·御制料胎珐琅彩绘山水人物纹杯,成交价超过了190万元。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推出的一只清乾隆·白料胎画珐琅花石凤纹瓶,成交价为63.6万元。在2007年香港的拍卖市场上,一件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更是创下了6400余万元的天价。料器一跃成为收藏新贵。
  淄博位于鲁中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淄博,是古齐国的都城,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制品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博山一带已是料炉遍地,盛况空前。清初,博山的琉璃制品“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清·孙廷铨《颜山杂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诏令内务府造办处设立玻璃厂后,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曾派人到博山选聘工匠,生产琉璃制品所需要的料条、壶坯,也都由博山供应。博山琉璃技艺遂流传北京。当时博山西冶街的城门上有“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十个大字,很能说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当时玻璃业的盛况。
  博山美术琉璃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料兽、刻花、花球、珠帘等大类。博山料器以历来能逼真地仿制各种玉石、玛瑙、珊瑚等宝物的材质而闻名,主要品种有晶莹夺目、色彩艳丽的各种琉璃花球和古朴凝重的鸡肝石料制成的花瓶、文具,在国外颇受欢迎,另外。黄玉般的鸡油黄也是难得的珍品。
  鸡油黄 博山美术玻璃中名贵色料之一。它光泽晶莹如玉,滋润欲滴,色黄似鸡脂,艳丽而不浮华,天然玉石中无此色,所以愈益显得珍奇。此料多用以制成造型古朴端庄的瓶、壶、罐、盒、盘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纹。含蓄蕴藉,格调高雅,是盛销的高档美术琉璃工艺品。
  事实上,料器在收藏界并非新面孔。早期中国料器多为彩球和碗、瓶、尊、盏等生活用品。清末后期,山东博山料器艺人、北京鼻烟壶画匠,开始在料器鼻烟壶内画图案,大受好评。因此,清末民初料器鼻烟壶风行一时,并流入海外,不少欧美艺术品收藏家都有集藏中国料器鼻烟壶。
  传统的料器是将硅酸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迅速捏塑,充分发挥琉璃材质的光泽、多彩、柔媚、神秘的特性。和琉璃比较,料器没有底胎,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也被称为“火中的雕塑”。而纯手工的制作工艺也使其作出的作品,具有独一性,更加造就了它的珍贵。
  不久前,料器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国内从事料器生产的人非常少。目前料器最大的难题是原料稀缺。因为过去料器的配料、化料和制作是几个不同的门类,艺人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对方的工艺。随着老艺人的逐渐凋零,许多独特的配方失传,用料配方及加工工艺现不为人知。目前市面上仍然从事料器生产的艺人中,大多使用的都不是精品材料,制作又相对简单,因此价格往往很低。而有些老艺人手头还有多年前没用完的存料,现今就成为宝贝。
  目前市面料器的收藏与其他艺术品种一样,要以精品为主。除了极少见到的古代料器,当代料器一是要看是哪些艺人的作品,二是要看这件作品是否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不过随着料器收藏渐渐兴起,加之好材料越来越少要淘到精品料器,也是越来越难。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浏览次数:652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