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画家杨富智浅谈绘画艺术

来源/作者:网络 |
  谷穗
  博宝艺术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绘画的?这一路走来顺畅吗?
  杨富智: 我自八岁开始画画,十五岁正式拜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在我拜师的第一天,我的启蒙老师俞祥泉先生告诉我:“人品第一,画品第二。先强调做人,后去画画。一定要记住五年打基础,十年出成果。”正因为当初我迷惑的心扉找到了抉择的坐标,才是我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谦恭达人的思想。尽管在我从艺的途中,脚下的路崎岖坎坷,其间有无尽的泪水浸染过冰冷的心,也有过迷悟一转念间的徘徊。但我明白时光的脚步不会停留在原地,生命的陨落也不会永远撑起青春的保护伞。只有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认识人生的辛酸与苦涩,才会懂得花开花谢是一个过程,生命的荣枯也是一个过程。从而是我懂得了人生的定律:是爬起来的次数比击倒的次数多一次。只有一个人经得起挫折与失败,才能无限风光地越过人生路途上的险峰。
  博宝艺术网:您现在在家里还经常写书法,每天都写吗?
  杨富智:是的。书画同源,写书法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成为一个书法家,关键是在绘画中应用书法的笔法和陶冶情操。而且可以锻炼丹田之气。
  博宝艺术网:您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您艺术上大的方向和追求?从您近几十年的一些重要的作品来看,是怎样形成您的风格面貌的?
  杨富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追求。我自悟世以来甚慕张大千先生,时常自我策之,今生一定要成为画坛全才,语虽有狂大,但心想追之,百年之后,我不敢自定。只求转益多师,治文染翰,舒心畅情足矣!二十多年来,我先后研习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工笔画风,及南陈北于两家各自在工笔画中的特点。在师承传统中求变与创新。纵观我多年来的画作,我不敢谈我有所创新,但我知道画虽艺事,必在上学下达功夫之中。只有循循乎古人规矩,才能当然之法充盈头颅,善变而不失其意。也会让自己从表层的“术境”(即绘画技法和技巧),上升到深层的“道境”(即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
  博宝艺术网:您的艺术涉猎多个不同方面,请谈谈这些年来的艺术实践中,对您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杨富智:也许是人生命运的不同,是我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悲凉。母亲过早地离开人世和情感折磨的伤痛是我选择了用文字表述心中的寄托和对生命反思后的阐述。同时也开始了艺术评论的钻研与探讨。所以,在别人眼中我是个多才多艺且有独到见解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给了我画家、书法家、作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的称号。尽管,这些虚衔在别人看来,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我来说,我只追求拿自己生命的曙光照亮别人。因为,在艺术实践中,是我懂得了做人的归宿就是以仁义道德为本;以穷理、正心、修己为内中要义。明白生命犹如绿叶,在和煦丽日下几经拥有葱郁的岁月和醉人的绿色;也拥有博大的空间和一段浓缩的时间。在脆弱的生命里,把握自己的航向,将自己空白的人生答卷填写的更加完美。也使我明白,人活着的真正价值——是为了别人。只有将自己生命的曙光点亮,才会映照别人;只有为爱你的人活着,才不会把哀痛留给别人;只有让自己的父母少一些担心和牵挂,才不会辜负父母为自己生命所付出的心血;只有拿寸心洁白去对待朋友,才会让自己仁者爱人;只有让自己的爱人少一些猜测,少一些感叹“我找错了人”,才会是自己心安理得;只有为社会志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在有限的生命流程中留下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辉煌。
  博宝艺术网:最近一次的展览是什么时候?感觉如何
  杨富智:最近的一次展览是2010年2月在通渭举办的“邀月禅心——杨富智书画全国巡回(通渭)展”。此次展览,使我感受到当代艺术背后的虚幻,近年来许多追逐名利的“绿色通行证”,充盈了一些只认头衔不看作品的收藏家的头颅。如果,我们回过头看看前人,哪一个是拿着头衔来恒定自己的作品的?
  博宝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当今的艺术现象?
  杨富智:当代艺术以多元化的方式进入艺术的历史。然而当今的有些画家,却是看外界太多,而看自己内心太少,以至于受欲念困惑太多,而使自己迷囿。致使作品内容枯淡乏味,轻佻空洞,缺乏个性,缺乏思想。即使风格迥异,也是削足适履让形服务于笔墨,而不是让笔墨服务于形。本来中国画的笔墨是为形服务的,可有些人却偏偏颠覆它,引证变法、借口托词。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自卑自贬,大肆宣讲弃除传统文化,创新新时代的笔墨语言体系,改革中国画。就象当初许多人大肆宣讲儒家文化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当历史的鉴铜之镜验证了千年的理念原来是不变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其实,书画传统也是一样。纵观从传统中走来的书画家,哪一个不是通文史经哲,山水、人物、花鸟皆精且多才多艺的画家。可当代人一生中只会描摹一种物象,不懂画论,只是一味玩弄笔墨而大呼文人画至高境界,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是物欲超乎了人的界定层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急功近利,心灵被自我感觉良好所遮蔽的结果。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不学无术和形不过关的投机取巧。也许,这话过于尖锐,但是作为一个画家你不和社会挂钩,不和民族存亡通息,不和心灵融合,不和人格思想靠拢,不和传统贯通,那你能有多少可值得我们鉴取的价值呢?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妄自尊大。视别人为豆腐渣,自己为一朵花。轻视别人,讥讽别人,诽谤别人,排挤别人已成为他们捍卫自己的手段。这又是为什么?文人相轻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平衡的心灵得到安慰?难道一个人不该具备宽容之心?难道做好自己的时候也要想到别人错了吗?难道人活着不该让自己内心透亮清明吗?难道仁义不是等同于理性而解述人性善恶的标准吗?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前代的画家是如何谦恭达仁、立品立言、文人雅集时,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生命在浑沌之中的博爱。也就不会被当下的流行“画风”和“书风”所幻化,更不会为了参加一次展览而反复画同一幅画,写同一首诗。
  博宝艺术网:如何判断当代艺术思潮?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研究它?
  杨富智:当代艺术思潮从本质上来讲,它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尽管,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艺术思潮给当代人急功近利的幻想,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跟从。但是,许多人迷惑的心扉并没有醒悟。而是,空谈天理性命和沉迷在闭门造车之中,重复自己,重复古人。当然,我不能以点带面,全盘否定艺术思潮给艺术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注入新鲜血液。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有些艺术思潮的蔓延,已经导致了民族文化的沉沦。在现代主义与西方文化整合的途中,导致了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并且催生出了沙文主义。这些现象,似乎正在缓慢分裂着人类的价值观。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失控,为什么还能得到诸多大众媒体的介入和诸多形式的渗透?千百年以来,我们凝聚的文化底蕴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否定。一部分画家和理论家倡导的后殖民文化现象缓慢改变了中国画中的“明劝诫、助人伦”的思想,而单纯地把绘画作为个人的消遣品而粉饰于天下。甚而认为,民族绘画要振兴,只要改变旧观念,弃除传统,远离千年落后的文化现象,接轨于西方主流文化,创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中国文化现象,才能振兴中国画。进而全盘否定艺术的社会服务性和服务人民大众的公德性,形成了单调的玄色玩弄,“抽象”而无象的不正之风,且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愈演愈烈。这种极左的艺术思潮,颠倒了艺术本质也腐败了艺术现象。不管,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充满争论的艺术思潮中寻找辩聪的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作为一个画家,必须在道无常形中寻找变从常起的思维拓展。认清中国画是涵养人格至善的要素,明白中国画是美与丑的展露。更要洞悉中国画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特性的强盛与衰落的体现。尽管,社会全面进化的豪言壮语让心灵多了几分迷惑,但是我们不能摆脱道德的约束,在画中大肆宣扬人性丑恶的一面,更不能抛弃民族!
  博宝艺术网:您如何看待水墨画在国际化背景中的问题和发展?
  杨富智:在当今失控而冲突的国际社会中,人们试图让中国水墨画国际化。从而从不同角度改良着中国画,所创作的一些作品,不仅远离了传统,而且还背离了民族。满纸不知所画何物,却大呼水墨画的至高之境!甚至将孔子搬出来为自己作证“游于艺”。其实,画之美,在于艺术思想;人之求,在于心扉豁然。当中国水墨画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国际社会时,开拓中的探索也就成了画家抉择中的反思。像范曾、史国良等,他们并没有离开民族,但是,他们的作品却遍及世界各地。这就说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追求笔墨语言和绘画的形式美,就不能离开千百年来历史积淀的文化内涵。在视觉冲击力和耳目一新的作品中,更不能摆脱生活的提炼和审美价值的取向。纵观,近年来出现在国际画坛的中国水墨画作品,一些作品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曾经,我看到过这样一则国外的报道说:原来中国画就是玩弄笔墨,搞所谓“八抬轿,鬼打墙”。如果,中国画在国际背景中试图融入西方文化的范畴,那么,我认为中国的水墨画必将失去生命力。其实,中国水墨画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就连当时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也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而不在西方。”自宋代水墨画发展至今,艺术的载体形和神以及笔墨构成的主观理性的阐述,架构了中国水墨画的生命。意象思维方式,结合墨分五色,历来统率画中的要旨。也赋予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发展空间。正因为中国水墨画是以书法入画的,我们才能体会到用锋的恣意纵横和奇侧之势。在酣畅淋漓间,探索积擦点染、泼破冲引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些都是承依传统后,作者驾驭笔墨的展露。
  博宝艺术网:您认为传统绘画的影响力,在当代会呈现日渐萎缩的势态吗?
  杨富智:我认为传统绘画的影响力在当代不会萎缩,未来也不会萎缩。如果说,当代国画是步入重复自己的独创,那么,标新立异就是寻找视觉冲击力的脑筋急转弯;如果说,当代国画是承依古人的累积,那么,学而则仕就是心灵顿化的窗口。只有把握了传统,我们才能凭借理论而深化学术的研究。在回归传统中引导自己,并实现自我的延伸。如果,对21世纪中国传统绘画作出一种判定的话!那么,我认为就是要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研究传统、认识传统。因为,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它的继承性。
  博宝艺术网:关于艺术的形式问题,近来讨论得很热烈,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个情况?那么,能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很想见教。
  杨富智:近年来,大家都在谈论艺术的形式,且各有主见。我认为,艺术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艺术精神。如果一味的玩弄笔墨,让形削足适履为笔墨服务的话,那么,形式主义就会颠覆它,进而导致只要形式不要内容的枯淡乏味。
  博宝艺术网:在艺术中您是否实现了对生命本身的追问?
  杨富智:人生的路很长,长的没有尽头;人生的路又很短,短的瞬间即逝。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选择了用生命的质量谱写人生的美丽,我们才能幡然彻悟生命的永恒。就生命本身而言,不可能创造奇迹,一旦脆弱的生命具备了一种敢于承担苦难和认准目标死也不回头的精神,那么生命就会给跳动的心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一次次的追问中,我终于知道了,每个人生活于世,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也有属于自己的方寸乐土。不论你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都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个问题——抉择。因选择而改变人生的航向,因选择而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选择了艺术,就意味着物质上的“清贫”,但精神上的富有永远书写着昭垂万世的不灭灵魂;选择了锦绣“钱”程,就注定了空虚撑掌着“贫乏”地只剩下钱的浩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也许徘徊迷茫;你也许行衢道而无法到达目的地;你也许智慧明了择路无碍,一生风调雨顺;你也许一不小心落入青春的陷阱而将如花的年代催萎后,还能自我反省,保持冷静,给自己重新撑起的一片蓝天微笑。其实,只要我们能点燃生命带给每个人的那盏灯,就会在开启瞬间的智慧中找出完善自我的折射点。尽管我们的耳畔多了时代的喧嚣,少了清净的自我微笑。在身陷滚滚红尘的家长里短中,一花一世界的那份沉寂也随波逐流,变得繁花似锦。过多的功利、名望充斥了我们的心。在背负欲望包裹前行的路途中,总希望驿站的大门永远是开着,接待员永远是鞠躬尽瘁的,而恰恰使自己在渴望中谱写了失望的无奈。面对自我少了几分执著,却多了几分浮躁。不知道,辉煌的人生需要伤心过后的励精图治。同时也是我明白做人不能自我感觉良好,直盯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可盲公打灯笼照人不照己。
浏览次数:656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