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铜元天地首页 >> 文章中心
文章阅读

吴树:心魔是最大的收藏陷阱

来源/作者:网络 |
  张 浩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论及最大的收藏陷阱时,吴树认为它来自收藏者的内心。“当收藏行为超越了你的知识范畴和财力,你又抱着不正常的暴富心理时,就算是看见了陷阱,你也会往下跳。”
  清明后,吴树去往景德镇、蚌埠等地调查文物市场现状,通过一系列明察暗访,为他写作《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第三部搜集材料。对于收藏陷阱,他有许多实例。
  明摆着的“陷阱”
  “许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吃亏上当都是别人的事,自己是那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吴树认为,收藏陷阱无非存于外界铺设和自己内心两方面。“客观地说,外界的陷阱是明摆着的,从别人、媒体那里都能知道,更大的陷阱在自己内心,要看你如何面对心魔的考验。”
  对于体系庞杂的收藏陷阱,吴树将它们梳理出了三个层次,其中有不同的人群在操刀。“老大”是若干个大的利益集团,在这个层次,收藏陷阱已不再是真品和赝品那么简单的问题。吴树在他的《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中揭示:这些利益集团有周密的规划布局和全方位的炒作手段,比如树立标杆、借题炒作、包装预展、托买托卖等,炒完元青花,又开 始炒明清宫廷瓷器,等等。
  “老二”是一些有一定号召力的知名收藏家,他们利用自己掌控的部分文物和对文物的话语权(包括对文物的定价和认知),在不同的阶段跟随“老大”的步调进行“煽风点火”。比如,“老大”炒清代官窑,他们就炒“回归瓷”。二者炒作手段相差无几,只是“老二”的拍品在级别、品位上略逊一筹。“他们通常掌握着一些高仿品,跟二三流拍卖公司进行合谋。”吴树说。
  “老三”则是各地所谓旧货市场上的古玩商贩们,这部分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吴树将他们铺设陷阱的手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商贩们说“这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东西,他也喜欢收藏,在我小时候看见他拿鸡蛋跟人换的”;第二阶段,商贩说“这是我自个儿挖的出土文物”;第三阶段,商贩说“这是我儿孙辈在国外留学买回来的,他们度假时去了欧洲庄园,看见老头挤奶的罐子是清代官窑,原来是八国联军抢去的啊!”其实那些东西百分之九十几都是赝品。
  “这就是三个阶段的三个纲,从中商贩们各自编具体的小故事。”吴树总结道。
  “明清官窑一概不要”
  “一是没钱,二是压根没法分辨。”吴树阐述他不收藏明清官窑的理由。这次去景德镇,他亲眼目睹,生产官窑的特殊原料至今犹存,如胎土二元配方所需要的麻仓土(高岭土),并不像专家们所言已经绝迹,而是仍在被偷采、使用,这让所谓的“胎质成分测试”起不到作用。“专家过分自信了,他们应该多去实地看一看,别人做高仿的都发大财了!”吴树说道。
  他在一家做高仿品的窑厂里看见,那里有上百件官窑的瓷片底部,都是些从当年官窑遗址里挖掘出来的真东西,却能被工匠“天衣无缝”地嫁接到高仿品上去。那里的卖家明确告诉买家这是高仿品,还根据成色分档次,九成以上的就可以上拍。“很多拍品就是从这里来的,连一些知名拍卖公司也鱼目混珠、收假卖假。”
  吴树表示,如今你只要一走进古玩市场,就可以看见收藏者因求财心切而跳进一些屡见不鲜的低级陷阱。一次在潘家园,他见一位长者正在用高价购买一只宋代钧瓷官窑洗,“看着老者在数钱,实在不忍心,便设法让卖主承认了摊位上没有真钧瓷。”没想到老者固执己见,硬是花6000元买下那件假钧瓷,回头还跟吴树说:“我玩了二三十年,你玩了多少年?”吴树只得作罢,心里暗想:“这要是真的,可是得上千万元的东西啊!”吴树介绍道,他自己也有收藏爱好,一般偏重元代以前的高古瓷,而且不收五大名窑的,只收如越窑等地方窑口的瓷器,因为那些瓷器目前价位低,没多少高仿品。
  此次南下,吴树还重点考察了仿造高古玉的若干重地。“仿造高古玉成本极低,工匠甚至用不是玉的石头来仿做。做法是用化学物质把石头表皮钙化,让人看不透玉质。”他介绍道:“如今老玉比新玉便宜,就是因为老玉真品都是出土的,零成本。仿品是普通石头或劣质玉石做的,成本极低。而新玉器的玉质清楚明了,所以成本相对更高。”
  在吴树看来,正因为他回避收藏那些天价“国宝”,所以还藏到了一些破破烂烂的真品。“尽管在别人眼里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垃圾’,可我喜欢它们身上传承的历史信息。”吴树经常笑话一些藏友:“别看你的‘国宝’值钱,可惜是假的,我的‘垃圾’不值钱,却是货真价实。”
浏览次数:723
复制 】 【 打印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0)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