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嘉宾在观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12月7日摄) 记者:赵颖全摄
新华社台北12月8日电(记者赵丹平、刘刚)“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余佩瑾说。
作为“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策展人,余佩瑾着重从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两者间的关系,来解释清朝乾隆皇帝赏鉴、把玩文物的特点,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品牌、文创理念相结合,来重新挖掘文物赏鉴的现代意义。
“无论是把诗题在画卷上、刻在瓷器的底部,还是在书画的装帧上加上‘乾隆’两个字,他都是在打造他个人的logo——‘双龙乾卦叫乾隆’。这很有趣。”余佩瑾说。
8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的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通过18世纪的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各类精美选件,呈现那个年代文物包装与设计的巧思,以及别具时代风格的特色新品,期望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并引导观众从艺术品牌的新视角认识乾隆皇帝,进一步由古知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品牌与现代人生活的关联。
在7日举行的特展开幕记者会上,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策展人意图以“现代文青的始祖”形象,来推介乾隆对文物的收藏与包装,让人们看到一个别具时代风格的“乾隆品牌”。特展分为四个单元。“打开藏宝箱”单元展出乾隆的珍品盒“百什件”,其中的藏品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第二单元“最爱古董”展示乾隆接触古物、考证用途、探寻其历史轨迹的经过;第三单元“珍藏宝贝”完整记录乾隆管理、陈设清宫文物的想法与创意;“乾隆品牌”单元则通过文物上所附印的“乾隆制造”,展现他独特的鉴赏品味及艺术风格。
在诸多展品中,春秋时期的环钮钟邾大宰钟非常引人注目。乾隆为这件春秋邾国之器配做了一只亭式木架,木架背面横梁上刻有乾隆御题诗文和“乾隆御鉴”的字样,正面亭架靠下部位是乾隆与大臣文会题咏此钟的诗句。文物与展示架风格古朴典雅,浑然一体,彼此烘托,相得益彰。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制作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设计奇巧,做工精致,可根据格子的大小尺寸搭配不同玉器,高低错落,疏密有度,是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及宫廷陈设古玩的极好范例。
“乾隆真的很喜欢文物,否则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在文物赏鉴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余佩瑾说,今天我们用大家能够理解的品牌与文创的理念来重新认识这些文物,从优良的文化传统中衍生新的元素,“这样就可以把古代与现代、把文物赏鉴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 上篇文章:你知道邮票收藏的这些陷阱吗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怎么才能不让珍贵稀少的宝石南红黯然失...
- 从清代外销画看佛山船只文化
- 近现代书画品鉴定尚未形成专家队伍
- 莲瓣纹常装饰在青瓷腹部
- 书画收藏保存有讲究
- 明清家具:造型工艺用料缺一不可
- 藏品并非越老越值钱
- 织绣鉴别招数多
- 玩玉小心三大陷阱
- 谁的鉴定具有权威性 鉴定招数花样翻新
- 古币收藏:方圆之间见证历史
- 玉器赝品充斥市场:浅谈收藏辨伪方法
- 苏富比香港秋拍夜场令人关注
- 名家特型画作之写生习作类成品造假法辨...
- 金银锭真伪鉴别有讲究
- 赌石江湖故事:不切到最后 谁也不知道...
- 红木价格悬殊之大 乱象背后究竟有多大...
- 给钻石投资者提个醒:谨防钻石产地陷阱...
- 马未都说收藏第四讲:中国的坐具(4)
- 邮票收藏的十大忌
- 论文 | 重塑当代花鸟玉雕的美学观(...
- 收藏界不相信99%
-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149.5万成交
- 明式传统家具榫卯技艺 枯木待逢春
- 传世字画不仅会收更要会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