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嘉宾在观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12月7日摄) 记者:赵颖全摄
新华社台北12月8日电(记者赵丹平、刘刚)“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余佩瑾说。
作为“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策展人,余佩瑾着重从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两者间的关系,来解释清朝乾隆皇帝赏鉴、把玩文物的特点,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品牌、文创理念相结合,来重新挖掘文物赏鉴的现代意义。
“无论是把诗题在画卷上、刻在瓷器的底部,还是在书画的装帧上加上‘乾隆’两个字,他都是在打造他个人的logo——‘双龙乾卦叫乾隆’。这很有趣。”余佩瑾说。
8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的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通过18世纪的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各类精美选件,呈现那个年代文物包装与设计的巧思,以及别具时代风格的特色新品,期望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并引导观众从艺术品牌的新视角认识乾隆皇帝,进一步由古知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品牌与现代人生活的关联。
在7日举行的特展开幕记者会上,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策展人意图以“现代文青的始祖”形象,来推介乾隆对文物的收藏与包装,让人们看到一个别具时代风格的“乾隆品牌”。特展分为四个单元。“打开藏宝箱”单元展出乾隆的珍品盒“百什件”,其中的藏品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第二单元“最爱古董”展示乾隆接触古物、考证用途、探寻其历史轨迹的经过;第三单元“珍藏宝贝”完整记录乾隆管理、陈设清宫文物的想法与创意;“乾隆品牌”单元则通过文物上所附印的“乾隆制造”,展现他独特的鉴赏品味及艺术风格。
在诸多展品中,春秋时期的环钮钟邾大宰钟非常引人注目。乾隆为这件春秋邾国之器配做了一只亭式木架,木架背面横梁上刻有乾隆御题诗文和“乾隆御鉴”的字样,正面亭架靠下部位是乾隆与大臣文会题咏此钟的诗句。文物与展示架风格古朴典雅,浑然一体,彼此烘托,相得益彰。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制作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设计奇巧,做工精致,可根据格子的大小尺寸搭配不同玉器,高低错落,疏密有度,是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及宫廷陈设古玩的极好范例。
“乾隆真的很喜欢文物,否则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在文物赏鉴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余佩瑾说,今天我们用大家能够理解的品牌与文创的理念来重新认识这些文物,从优良的文化传统中衍生新的元素,“这样就可以把古代与现代、把文物赏鉴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 上篇文章:你知道邮票收藏的这些陷阱吗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20余收藏界名师为公众免费鉴宝
- 祖母绿三件套估价200万
- 年画木版:藏前先辨伪
- 名人信札更受藏家追捧 因为更有故事
- 从清代外销画看佛山船只文化
- 古陶瓷鉴定中的气泡问题
- 冷静面对鼠年贺岁金条上市 购买者须谨...
- 清代官窑仿黄花梨木釉桶赏析
- 清宣统青花矾红彩描金云蝠纹荸荠瓶60...
- 吴冠中亲笔批假画:系伪作
- 弘一大师的“弘体佛家书”:独领风气
- 哪些连体钞品种发行量较少
- 广西发现一批罕见文物 亟待科学鉴定
- 修复不当当心古玉贬值
- 清朝皇家偏爱普洱茶 光绪皇帝一年要喝...
- 铜版画再现清代广州民俗
- 鉴别古玉器真伪 高科技手段有独到之处
- 教爱好者如何投资连环画
- 名家书画售假招术大全
- “红印本”收藏价格“井喷” 18年升...
- 收藏锦囊 如何分辨古陶瓷品的真伪
- 价值高不易仿 宋钧瓷成收藏投资好选择
- 艺术品真伪是大问题 谁来鉴定鉴定师
- 第19届中国当代玉雕大师拍卖会10日...
- 古代头饰欣赏:云鬓花颜金步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