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修复元青花四系扁壶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沈嘉禄

修复后

修复前
在元青花瓷器中,有一款四系扁壶,式样独特。它小口卷唇、溜肩、体呈扁长方形,肩部两端向下垂到底,长方形砂底,两肩各塑贴两条龙。此类扁壶为元代特有,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并非中国传统器物造型。可以想象的是,在成吉思汗的马队向欧洲大陆飞砂走石进发的过程中,随军工匠们从西亚和欧洲的器物中捕捉到了灵感。
据马希桂所著《中国青花瓷》一书中所说,传世至今的元青花四系扁壶仅见5件,都在国外。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双龙四系扁壶和日本松岗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孔雀牡丹纹四系扁壶都是这种器物的代表作。我查阅了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国宝大典》,确实没有看到这种扁壶。
但日前我在上海文物修复专家蒋道银家中见识了一件元青花四系扁壶,与《中国青花瓷》一书图录中的一件扁壶几乎一模一样,除了肩部各塑有两条螭龙外,体量也几乎一样,通高都在40厘米左右,而且图案也如出一辙:颈部绘有两朵西番莲,螭龙背部弓起,脊梁上有实心圆点装饰。壶身前后的图案,上面1/3位置以如意云肩纹勾勒一个区域,内有双凤穿行在缠枝菊丛中,一上一下,引颈相呼。下面是两条三爪龙蛟龙翻腾于海水之中,双龙中间是一个火球。龙的姿态和眼神都相当生动,威猛灵动,元气十足。壶的侧面也绘有缠枝莲图案。整具器物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浑厚茂朴,和谐完美,富丽典雅。
数月前,一个收藏界朋友抱着这样一具扁壶来找他,扁壶伤痕累累,表面的裂痕碎成哥窑一般,有些地方还有缺损,留下五六个小洞。蒋道银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先将原件拆碎,一一清点,居然有40多块。然后用药水仔细清洗,再像拼图游戏一样拼装起来。还得内外兼修――先修一部分内部,再修一部分外部,一层层修到口部。用的是强度很高的进口胶水,缺损处一一补上。更难的是用低温仿釉材料将表面做平,还得用画笔将青花图案补齐。元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予人雄浑大气的美感,这也是元青花的时代特征之一,今人书写的材料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接通七百年的时代气息确实不容易。好在蒋道银是老法师,数十年的修炼,早已得道,他懂得如何向元代的工匠借几笔精神。如此,修了3个多月,他总算松了一口气。我细看之下,糙底,有淡淡的火石红,釉面白中闪青,莹润透亮。修复的那几笔,在细微处体现了水墨画的晕散效果,还有数笔交汇、着墨最浓处那种青中泛紫甚至近黑的铁锈斑,也做出来了。
蒋先生成功地为这件国宝级文物实施了整形手术,忠于原作,又让它焕发了青春。

修复后

修复前
在元青花瓷器中,有一款四系扁壶,式样独特。它小口卷唇、溜肩、体呈扁长方形,肩部两端向下垂到底,长方形砂底,两肩各塑贴两条龙。此类扁壶为元代特有,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并非中国传统器物造型。可以想象的是,在成吉思汗的马队向欧洲大陆飞砂走石进发的过程中,随军工匠们从西亚和欧洲的器物中捕捉到了灵感。
据马希桂所著《中国青花瓷》一书中所说,传世至今的元青花四系扁壶仅见5件,都在国外。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双龙四系扁壶和日本松岗美术馆收藏的青花孔雀牡丹纹四系扁壶都是这种器物的代表作。我查阅了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国宝大典》,确实没有看到这种扁壶。
但日前我在上海文物修复专家蒋道银家中见识了一件元青花四系扁壶,与《中国青花瓷》一书图录中的一件扁壶几乎一模一样,除了肩部各塑有两条螭龙外,体量也几乎一样,通高都在40厘米左右,而且图案也如出一辙:颈部绘有两朵西番莲,螭龙背部弓起,脊梁上有实心圆点装饰。壶身前后的图案,上面1/3位置以如意云肩纹勾勒一个区域,内有双凤穿行在缠枝菊丛中,一上一下,引颈相呼。下面是两条三爪龙蛟龙翻腾于海水之中,双龙中间是一个火球。龙的姿态和眼神都相当生动,威猛灵动,元气十足。壶的侧面也绘有缠枝莲图案。整具器物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浑厚茂朴,和谐完美,富丽典雅。
数月前,一个收藏界朋友抱着这样一具扁壶来找他,扁壶伤痕累累,表面的裂痕碎成哥窑一般,有些地方还有缺损,留下五六个小洞。蒋道银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先将原件拆碎,一一清点,居然有40多块。然后用药水仔细清洗,再像拼图游戏一样拼装起来。还得内外兼修――先修一部分内部,再修一部分外部,一层层修到口部。用的是强度很高的进口胶水,缺损处一一补上。更难的是用低温仿釉材料将表面做平,还得用画笔将青花图案补齐。元青花图案粗中有细,笔意恣肆汪洋,予人雄浑大气的美感,这也是元青花的时代特征之一,今人书写的材料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接通七百年的时代气息确实不容易。好在蒋道银是老法师,数十年的修炼,早已得道,他懂得如何向元代的工匠借几笔精神。如此,修了3个多月,他总算松了一口气。我细看之下,糙底,有淡淡的火石红,釉面白中闪青,莹润透亮。修复的那几笔,在细微处体现了水墨画的晕散效果,还有数笔交汇、着墨最浓处那种青中泛紫甚至近黑的铁锈斑,也做出来了。
蒋先生成功地为这件国宝级文物实施了整形手术,忠于原作,又让它焕发了青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古籍收藏鉴赏有捷径 上篇文章:鉴赏玉器有诀窍 四个辨中看真伪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古典家具收藏辨真伪有七妙招
- 减法鉴定古陶瓷
- 书画不完全佚名造假法之皇家御墨伪作辨...
- “我们叫龙的传人”这个说法是怎样产生...
- 清嘉庆胭脂紫地洋彩开光山水图碗92万...
- 以色列数学计算鉴别名画真伪
- 传世字画不仅会收更要会藏
- 辨别文物真伪不要相信鉴定证书
- 如何识别元青花
- 怎样盘好一串金刚菩提
- 吴昌硕晚年行草 有锥画沙、屋漏痕之妙...
- 华夏藏友细讲鸡血石真伪辨别
- 一目了然 让你学会陶瓷专业名词
- 养在深闺人不识 民间宝物缘何遭专家白...
- 艺术品投资的四大风险
- 古币收藏:方圆之间见证历史
- 金银锭真伪鉴别有讲究
- 四种方法伪造古币 一个钱买钱的谎言
- 假画猖獗原因:鉴定家造诣比不上造假者
- 如何收藏艺术陶瓷
- 吴冠中亲笔批假画:系伪作
- 一次性把中国茶讲清楚(建议收藏)
-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书法佛法 相通...
- 红木价格悬殊之大 乱象背后究竟有多大...
- 海岩谈明式家具收藏 满城尽带黄花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