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养在深闺人不识 民间宝物缘何遭专家白眼?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近年来,“鉴宝”活动泛滥,给民间藏品“验明正身”的活动看似热闹,鉴品里被专家认定为真品的却不到百分之零点几,有些专家甚至对民间藏家嗤之以鼻。到底“鉴宝”专家手握的是什么标尺?
目前国内的大量民间文物鉴定主要是依靠从事文博工作的专家或是经营多年的古董商来“掌眼”,主要的鉴定方法还是以“看”为主,通过经验判断真伪。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本身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由于缺乏经验,不少专家鉴定时常常贻笑大方,误人甚多,因此也引发了一些纠纷和官司。
其实对于藏品比较丰富、鉴赏眼力比较成熟的民间藏家,他们的眼力通常来自于几十年的实战经验和教训,而不少民间行家对于地方志也是比专家更“专”。对于络绎不绝的地方“鉴宝”活动,到底谁更有发言权?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得不到国内专家的认定,就不能享受真品的同等待遇。不能入住博物馆或走上拍卖场,不少民间藏品的出路只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近年来,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藏品有不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奇遇。
出土、出水瓷引最大争议
一直以来,由于民间的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过程中出土的文物以及从水中打捞出的文物都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这些出土及出水的文物,由于保存环境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利用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对文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专家对其提出异议,无法认可其真实度。
越南的金瓯曾经发现了一艘中国的沉船,据考证,这艘中国的沉船应该是中国雍正年间的外销船,船上的货物主要销往西亚或欧洲。在这艘船上,出水了大量的中国外销瓷器,由于是外销瓷器,所以瓷器上有很多西方元素,导致国内有些专家不敢承认这批瓷器是真品,结果大部分瓷器流向了欧洲市场。
贵雅斋古玩店的总经理李法贵曾经特意去金瓯考察过这条船,他表示,这批瓷器有很多件上面画的都是牧牛图,这种典型的中国南方的大水牛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另外,出口的外销瓷也是由官窑生产的,只是不打款。因为当时西方人比中国人富有,所以他们会来中国订购瓷器,像从金瓯出水的瓷器中就有描写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农耕纹饰的瓷器,这样的作品一般都是西方国家提供图纸,而由景德镇生产的。
中国的外销瓷向来都是在国外价值比较高,而在国内的价格却比较低迷,这与专家对其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无关系。2004年,在佳士得的澳洲拍卖会上,一个万历年间的釉下青花瓜里纹折沿盆拍了1.5万美元,而同样的折沿盆在国内卖3万元人民币却还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这个折沿盆的纹饰是由中国的梅花和荷兰的郁金香组成,是典型的外销瓷,由于这样带有西方元素的瓷器很难辨别真伪,所以得不到专家的认同。
据业内人士分析,专家对文物的不认可大概有3种原因,一是怕对原有市场带来冲击,扰乱文物市场;二是怕高价引发“盗墓潮”,给文物带来更大的破坏;三是专家自身对文物认识不够。
真品必将“价有所值”
文物市场在潜规则之下,专家的鉴定评论被“神化”,这暴露的是我国文物收藏总体水平的低下。李法贵表示,虽然的确存在不少猫腻和专家的不认可,但是这些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无愧于“国宝”之称,只是由于现在收藏家的鉴赏水平还未到。
金子总会发光,最终的赢家是悟家,是真品就会保值升值,这是收藏的规律,也是为何在如今泡沫繁荣的藏市,藏家队伍还在日益壮大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民间收藏尚未专门立法,以及现行文物政策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藏家不敢出手,致使不少藏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以预料,一旦民间私人收藏政策放宽,将有更多投资者关注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宝物”。
李法贵提醒不少藏家及投资者,收藏靠的就是眼力,切忌“跟风”,应该尊重专家而不是迷信专家,一旦藏市泡沫消失,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珍品终将“重见天日”。
来源:北京商报
目前国内的大量民间文物鉴定主要是依靠从事文博工作的专家或是经营多年的古董商来“掌眼”,主要的鉴定方法还是以“看”为主,通过经验判断真伪。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本身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只是略懂皮毛。由于缺乏经验,不少专家鉴定时常常贻笑大方,误人甚多,因此也引发了一些纠纷和官司。
其实对于藏品比较丰富、鉴赏眼力比较成熟的民间藏家,他们的眼力通常来自于几十年的实战经验和教训,而不少民间行家对于地方志也是比专家更“专”。对于络绎不绝的地方“鉴宝”活动,到底谁更有发言权?这个问题引人深思。
得不到国内专家的认定,就不能享受真品的同等待遇。不能入住博物馆或走上拍卖场,不少民间藏品的出路只能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近年来,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藏品有不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奇遇。
出土、出水瓷引最大争议
一直以来,由于民间的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过程中出土的文物以及从水中打捞出的文物都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这些出土及出水的文物,由于保存环境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利用传统的鉴定方法无法对文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专家对其提出异议,无法认可其真实度。
越南的金瓯曾经发现了一艘中国的沉船,据考证,这艘中国的沉船应该是中国雍正年间的外销船,船上的货物主要销往西亚或欧洲。在这艘船上,出水了大量的中国外销瓷器,由于是外销瓷器,所以瓷器上有很多西方元素,导致国内有些专家不敢承认这批瓷器是真品,结果大部分瓷器流向了欧洲市场。
贵雅斋古玩店的总经理李法贵曾经特意去金瓯考察过这条船,他表示,这批瓷器有很多件上面画的都是牧牛图,这种典型的中国南方的大水牛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另外,出口的外销瓷也是由官窑生产的,只是不打款。因为当时西方人比中国人富有,所以他们会来中国订购瓷器,像从金瓯出水的瓷器中就有描写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农耕纹饰的瓷器,这样的作品一般都是西方国家提供图纸,而由景德镇生产的。
中国的外销瓷向来都是在国外价值比较高,而在国内的价格却比较低迷,这与专家对其的认可度比较低不无关系。2004年,在佳士得的澳洲拍卖会上,一个万历年间的釉下青花瓜里纹折沿盆拍了1.5万美元,而同样的折沿盆在国内卖3万元人民币却还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这个折沿盆的纹饰是由中国的梅花和荷兰的郁金香组成,是典型的外销瓷,由于这样带有西方元素的瓷器很难辨别真伪,所以得不到专家的认同。
据业内人士分析,专家对文物的不认可大概有3种原因,一是怕对原有市场带来冲击,扰乱文物市场;二是怕高价引发“盗墓潮”,给文物带来更大的破坏;三是专家自身对文物认识不够。
真品必将“价有所值”
文物市场在潜规则之下,专家的鉴定评论被“神化”,这暴露的是我国文物收藏总体水平的低下。李法贵表示,虽然的确存在不少猫腻和专家的不认可,但是这些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无愧于“国宝”之称,只是由于现在收藏家的鉴赏水平还未到。
金子总会发光,最终的赢家是悟家,是真品就会保值升值,这是收藏的规律,也是为何在如今泡沫繁荣的藏市,藏家队伍还在日益壮大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民间收藏尚未专门立法,以及现行文物政策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藏家不敢出手,致使不少藏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可以预料,一旦民间私人收藏政策放宽,将有更多投资者关注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宝物”。
李法贵提醒不少藏家及投资者,收藏靠的就是眼力,切忌“跟风”,应该尊重专家而不是迷信专家,一旦藏市泡沫消失,这些不被专家认定的珍品终将“重见天日”。
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实战见真功的高阿申 上篇文章:给收藏个响亮口号:我玩我高兴 我玩我心跳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如何收藏玉器
- 古玩盛会 专家鉴宝
- 什么是绿釉?其特点是什么?
- 印象主义先行者马奈:画我所见
- 冷静面对鼠年贺岁金条上市 购买者须谨...
- 耿鸿民 谈:王金忠大师的花鸟俏色巧雕
- 黄花梨与花梨一字之差价差甚大(图) ...
- 保山南红料分东山和西山 各有何特色
- 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名家谈收藏...
- 名家书画售假招术大全
- 收藏新手如何淘宝 藏家修炼需要注意三...
- 专家提供五大鉴别玉器方法
- 古铜镜收藏鉴别有技巧
- 上海“崧厦街”的历史由来
- 江南书画作伪种种
- 投资书画不抱捡漏心理 应酬之作难升值...
- 张伯驹一生收藏价值上亿 最后都捐给了...
- 寿山石赏玩忌三谬
- 辨玉识玉有技巧
- 华美典藏 正德东奇艺术中心璀璨绽放
- 水晶雕刻技能大赛新秀赛成绩新鲜出炉
- 元陈汝言《百丈泉图》赏析
- 同名不同命:唐伯虎两幅《虚阁晚凉图》...
- 马未都说收藏第一讲:盛世收藏(4)
- 收藏小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