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古画的鉴别与欣赏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传闻拍卖张大千一幅《仿石溪》的山水,由于真伪问题,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法庭上双方各有陈述,因为买卖双方都具有专家的鉴定书。
画家作品的真伪确实很难判别,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个别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别人的伪作。然而他也有被别人所骗的时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图》,他误鉴为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的作品,后人据年代推算,李思训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画此幸蜀之图。
当年张大千本人,也曾有过摹仿石涛的作品,颇能乱真。当时的前辈画家和日本专家,都曾被他骗过,此轶事画坛亦有传闻。
鉴别古画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画纸,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后,就不见麻了。在折扇上作画,始于明代成化年间。凡属尺页,总是成双数的,如单数,那就是缺页了。对联始于明末,在嘉靖以前的对联,就靠不住了。
还可关注印章。关于印章用的印泥,最初是朱墨并用,是用白芨水或蜜汁调色盖用的,实际上是水印,油印是北宋以后才用,而用艾绒掺和是始于元代,待到普遍使用时,已属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了。还有,凡画仕女或花朵而用铅粉打底的,则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的,所以明代作品上出现铅粉,必是赝品无疑。
作品有伪还因为代笔之作屡见不鲜。大约因作者事务繁忙,精力不继,而求索盈门,出于无奈,往往由学生,儿子代书代画,然后自己题款。这种作品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据传王羲之的代笔者为张翼,宋代马远的代笔者是他的儿子马麟,文徵明的代笔者为朱子朗,而唐伯虎则往往请自己的老师周臣代笔,董其昌的代笔者为赵左。清代刘墉书法的代笔者,竟是他的三个侍妾,名唤月华、春晓、四姐,三人轮流代劳。
书画的真伪,在收藏家或古董商心目中,当然是头等大事,但对我这个纯粹的欣赏者来说,真也好,伪也好,只要是一幅神完气足的作品,就是好画。有的赝本,作者自身的功力水平甚至超过原作者,但因他运气不佳,知名度不高,才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张大千画赝本石涛画,可能比石涛的真本还好一些,所以使资深行家也上当受骗。今天张大千的作品也有真伪问题了,我看大千先生天上有知,会心平气和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只不过历史的重演而已。
画家作品的真伪确实很难判别,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个别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别人的伪作。然而他也有被别人所骗的时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图》,他误鉴为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的作品,后人据年代推算,李思训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画此幸蜀之图。
当年张大千本人,也曾有过摹仿石涛的作品,颇能乱真。当时的前辈画家和日本专家,都曾被他骗过,此轶事画坛亦有传闻。
鉴别古画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画纸,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后,就不见麻了。在折扇上作画,始于明代成化年间。凡属尺页,总是成双数的,如单数,那就是缺页了。对联始于明末,在嘉靖以前的对联,就靠不住了。
还可关注印章。关于印章用的印泥,最初是朱墨并用,是用白芨水或蜜汁调色盖用的,实际上是水印,油印是北宋以后才用,而用艾绒掺和是始于元代,待到普遍使用时,已属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了。还有,凡画仕女或花朵而用铅粉打底的,则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的,所以明代作品上出现铅粉,必是赝品无疑。
作品有伪还因为代笔之作屡见不鲜。大约因作者事务繁忙,精力不继,而求索盈门,出于无奈,往往由学生,儿子代书代画,然后自己题款。这种作品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据传王羲之的代笔者为张翼,宋代马远的代笔者是他的儿子马麟,文徵明的代笔者为朱子朗,而唐伯虎则往往请自己的老师周臣代笔,董其昌的代笔者为赵左。清代刘墉书法的代笔者,竟是他的三个侍妾,名唤月华、春晓、四姐,三人轮流代劳。
书画的真伪,在收藏家或古董商心目中,当然是头等大事,但对我这个纯粹的欣赏者来说,真也好,伪也好,只要是一幅神完气足的作品,就是好画。有的赝本,作者自身的功力水平甚至超过原作者,但因他运气不佳,知名度不高,才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张大千画赝本石涛画,可能比石涛的真本还好一些,所以使资深行家也上当受骗。今天张大千的作品也有真伪问题了,我看大千先生天上有知,会心平气和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只不过历史的重演而已。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减法鉴定古陶瓷 上篇文章:古玩造假层出不穷 十大辨伪方法显神通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艺术家评论家拍卖行如何串通哄抬价格
- 真假翡翠如何辨
- 如何选择老玛瑙
- 非洲艺术 木雕面具“契瓦拉”
- 岩仓·设计·收藏:岩仓荣利经典作品展...
- 荆浩《笔法记》之“物象之源”再发现
- 书画收藏有门道 品鉴欣赏有十看
- 应该如何欣赏那些天价艺术品
- 近代书法市场成交超过90% 辨识须熟...
- 奥运特许商品是否有收藏价值
- 收藏品投资切忌跟风炒作
- 怎样从下乡的那里拣到宝物
- 假画猖獗原因:鉴定家造诣比不上造假者
- 青瓷匠人叶国财:一抹天青任平生
- 在金铜佛造像中,收藏爱好者应如何辨识...
- 恐龙蛋化石无处鉴定难定真假
- 疯狂的石头:赌石全攻略
- 远浦归舟
- 新手如何介入明清青花瓷收藏
- 翡翠赌石文化节定期开石鉴宝
- 宋瓷建阳窑和龙泉窑被归为小众 珍宝备...
- 木材进口政策有变 红木行业再添利空
- 钢笔字手稿也值得收藏 关注点回到内容...
-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 江南错配江苏 10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