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地摊淘宝有规则:切忌唯漏而淘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配图来源网络 来源:燕赵晚报 钱国宏
到古董地摊上去淘宝,是很多收藏爱好者常做的一件事。闲了到地摊上逛一逛,淘到几件自己心爱的藏品,那份喜悦无以言表。但是作为藏家,到地摊上淘宝时,也要懂得一些“摊淘规则”。
一忌是“漏”皆捡。有相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逛古董地摊时,都抱有“捡漏”的心态,因为地摊上的藏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说不准哪件就是珍品。殊不知卖家中是藏龙卧虎,很多人是行家里手。在这种夹缝中去“捡漏”,成功的几率能有多高?尤其是随着收藏事业的迅猛发展,当下几近“全民皆藏”,捡漏的几率就更小了。因此,收藏爱好者在逛地摊淘宝时,切忌奔“漏”而去、唯“漏”而淘,否则,很容易交一笔昂贵的学费。
二忌精粗统收。有些收藏爱好者在地摊淘宝时,看到喜欢的、稀奇的、未见过的藏品就贸然买下,有些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仿品,但觉得其形制奇特,就自己凭仅有的收藏知识“上纲上线”,慷慨解囊,一收为快。其实,大多数现代仿品都存在瑕疵,尤其是粗制滥造的东西,更是既无艺术性,又无升值空间,根本就没有收藏意义。而且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行为,藏品不系统,无分类,缺主题,乏精品,失去了收藏的意义和乐趣。
三忌轻信“故事”。有些摊主为了推销其藏品,经常会编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来“忽悠”淘宝者。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表明某件藏品的“真”,以提高其“身价”。这些故事被卖家讲得惟妙惟肖,编得天衣无缝,往往有淘宝者信以为真,重金求购,结果不言而喻。因此,淘宝者在逛地摊时,要凭自己的知识、眼力去逛,不要听“故事”,更不要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情节所左右。故事再新颖,终要看藏品!
四忌“敞口”品评。在地摊上淘宝时,不要随意点评某一件藏品,尤其不宜评判某件藏品的真伪。如果淘宝者看出了藏品的端倪,也尽量不要说破,自己不买就是了。给摊主揭了底,不但断了摊主的生意,还容易惹火上身。其实,地摊上的藏品本来就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逛摊淘宝,玩的就是心跳!
五忌不懂“规矩”。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逛古董地摊时,也要掌握一些“行规”。譬如不能“截交”——买卖双方正在就某件藏品进行议价时,淘宝者就不宜“中间插一杠子”,抢了他人的生意。如若也想买下那件藏品,必须得等双方未谈妥后,再去与卖主交易。再比如,当淘宝者向卖主询问某件藏品的来历和价格时,不要手插衣兜随便用脚踢着藏品问。这种傲慢的行为,既是对藏品的轻慢,也是对卖主的侮辱,同时还是对收藏业的不尊重。因此,经常逛地摊者,要多了解一些“行规”,有礼、有节、有理、有利地逛地摊。其实,逛摊淘宝有时也能看出收藏者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宣德炉为何成为传世之宝 上篇文章:维米尔画作中的全球化玄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鉴赏丨土与火的智慧密码
- 你真的会收藏唐三彩吗
- 壮阔东方潮,晶彩40年
- 红木价格悬殊之大 乱象背后究竟有多大...
- 情境下的明清人物:起坐捉笔砚 写我躯...
- 中国四会玉器博览城亮相上海珠宝首饰展
- 版画收藏要掌握五要点
- 上海珠宝展老凤祥尽显国潮国风国韵之美
- 北宋翰林图画院:培养顶级画家的高等院...
- 清末南浔商人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 怎样鉴别山料染皮仿和田玉籽料
- 专家提供五大鉴别玉器方法
- 从外销画看佛山清代饮食文化
- 收藏冷门铜墨盒要注意两点
- 伪款损珍瓷
- 专家也眼花147万买堆假古董
- 藏市的赝品多鉴别有三招
- 古琴鉴藏指南:并非越古越好
- 寻他千百度
- 马未都:民间行家鉴定胜专家
- 家具艺术家陈玉树受邀参加亚洲多样性文...
- 打眼也分低中高3种层次
- 北京故宫究竟有多少文物:共180余万...
- 古人笔下画中的水獭
- 乾隆拒绝马戛尔尼使团是因为无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