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地摊淘宝有规则:切忌唯漏而淘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配图来源网络 来源:燕赵晚报 钱国宏
到古董地摊上去淘宝,是很多收藏爱好者常做的一件事。闲了到地摊上逛一逛,淘到几件自己心爱的藏品,那份喜悦无以言表。但是作为藏家,到地摊上淘宝时,也要懂得一些“摊淘规则”。
一忌是“漏”皆捡。有相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逛古董地摊时,都抱有“捡漏”的心态,因为地摊上的藏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说不准哪件就是珍品。殊不知卖家中是藏龙卧虎,很多人是行家里手。在这种夹缝中去“捡漏”,成功的几率能有多高?尤其是随着收藏事业的迅猛发展,当下几近“全民皆藏”,捡漏的几率就更小了。因此,收藏爱好者在逛地摊淘宝时,切忌奔“漏”而去、唯“漏”而淘,否则,很容易交一笔昂贵的学费。
二忌精粗统收。有些收藏爱好者在地摊淘宝时,看到喜欢的、稀奇的、未见过的藏品就贸然买下,有些东西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仿品,但觉得其形制奇特,就自己凭仅有的收藏知识“上纲上线”,慷慨解囊,一收为快。其实,大多数现代仿品都存在瑕疵,尤其是粗制滥造的东西,更是既无艺术性,又无升值空间,根本就没有收藏意义。而且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行为,藏品不系统,无分类,缺主题,乏精品,失去了收藏的意义和乐趣。
三忌轻信“故事”。有些摊主为了推销其藏品,经常会编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来“忽悠”淘宝者。讲故事的目的就是表明某件藏品的“真”,以提高其“身价”。这些故事被卖家讲得惟妙惟肖,编得天衣无缝,往往有淘宝者信以为真,重金求购,结果不言而喻。因此,淘宝者在逛地摊时,要凭自己的知识、眼力去逛,不要听“故事”,更不要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情节所左右。故事再新颖,终要看藏品!
四忌“敞口”品评。在地摊上淘宝时,不要随意点评某一件藏品,尤其不宜评判某件藏品的真伪。如果淘宝者看出了藏品的端倪,也尽量不要说破,自己不买就是了。给摊主揭了底,不但断了摊主的生意,还容易惹火上身。其实,地摊上的藏品本来就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逛摊淘宝,玩的就是心跳!
五忌不懂“规矩”。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逛古董地摊时,也要掌握一些“行规”。譬如不能“截交”——买卖双方正在就某件藏品进行议价时,淘宝者就不宜“中间插一杠子”,抢了他人的生意。如若也想买下那件藏品,必须得等双方未谈妥后,再去与卖主交易。再比如,当淘宝者向卖主询问某件藏品的来历和价格时,不要手插衣兜随便用脚踢着藏品问。这种傲慢的行为,既是对藏品的轻慢,也是对卖主的侮辱,同时还是对收藏业的不尊重。因此,经常逛地摊者,要多了解一些“行规”,有礼、有节、有理、有利地逛地摊。其实,逛摊淘宝有时也能看出收藏者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宣德炉为何成为传世之宝 上篇文章:维米尔画作中的全球化玄机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收藏老爷车 真伪需当心
- 新手如何介入明清青花瓷收藏
- 艺术家评论家拍卖行如何串通哄抬价格
- 禹之鼎书画作品辨伪
- 挑选核桃的四大要素
- 投资奥运藏品有讲究
- 破解香玉千古之谜:中国历史上并无金香...
- 最受中外藏家青睐的藏品 康熙瓷
-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成...
-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 藏品鉴定的仪器与眼力之争
- 唐代彩釉瓷辨识:警惕刻意精工之作
- 钱币收藏:三招防范山寨金币
- 专家提供五大鉴别玉器方法
- 中国收藏家提出史前古玉十二字鉴定法
- 大清铜元收藏入门功夫(五)
- 世博藏品有商机:要认准血统
- 辨酒识签 解码法国AOC红酒的几个线...
- 投资贵金属币要注意哪些事项
- 虽为名家作品需看原创个性
- 你从盗墓笔记看到盗墓知识 基本都是错...
- 珍品收藏明清家具的鉴定
- 蜜蜡≠琥珀 蜜蜡极具灵性收藏须防三大...
- 画这个字最早是用来划地界的
- 唐卡收藏市场真假难辨 香火痕迹也伪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