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书画裱件偷换造假法辨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图1

图2
⊙黄 鼎
从此次起,笔者要分四次来讲讲名家书画的“偷换”造假法及其辨识。“偷换”二字即常用成语“偷梁换柱”的字面缩写,比喻暗中玩弄手法,用假的代替真的。这与大家在市面上所见到的有关名家书画作品作伪把戏中的一类“施作理念”极为一致。因此,以“偷换”来称谓此种作伪,不但能较为准确地揭示并说明该种书画作伪的具体方式,而且还能对广大书画鉴藏者的书画真伪鉴别工作带来认识和实践的“警示”作用。
从书画揭伪角度而论,“偷换”造假意指名家书画作品的作伪者利用书画作品创作、流通和典藏过程中的若干具有配套、约定俗成意义的书画原作的部分或整体,或连同于外围包装物,对作品原“构件”的部分内容(个别系全部)进行或“克隆”或“仿制”之后的“以假充真”置换术,使成品形成主要内容的部分有假(个别系全部有假)的客观状态,诱使书画鉴藏者因真而忽视假,以致不能正确识别该成品的客观属性。
书画“偷换”造假常见的有“裱件偷换”、“题跋偷换”、“扇面偷换”和“册页偷换”四种类型,此次先说“裱件偷换”。
裱件是书画作品为了达到手感好、展示视觉完美的效果,同时也便于收藏、保管与观赏而形成的与具体书画作品幅式相匹配的包装“躯壳”,它就像人穿戴服饰衣帽的功用一样。裱件有多种类型的制式,被作为裱件中“偷换”的则以立轴制式的最为多见,其它如镜片、册页、手卷等幅式的则依次渐少些。主要原因是立轴幅式的裱件从里(展开)到外(收卷起来)的“相貌”都更便于突出“老书画”的包装特点,造假后的效果最好,最容易促使初入道者为裱件的“真实”所迷惑从而对书画内容不作深究。
裱件中的“偷换”作伪缘由及具体操作手法大致是这样:凡是生成时间少则10来年,多则将近百年的书画裱件,基本上会有斑驳的水渍、霉点生成以及出现裱材褪色的现象。书画鉴藏界称这种有年头的裱件为“原装老裱”,它主要是指裱件外观呈现的陈旧感觉并让人习惯性地联想到货色的地道。现实中确实有许多眼力尚未过硬的收藏者只会“视裱件行事”胡乱购买书画。于是乎,有书画造假者就冲着裱件下手,他们千方百计地去收罗真实的“原装老裱”,书画家名气大或小倒不重要。拿到东西后他们就让装裱师傅在不损坏原裱件的前提下把书画原作从裱件中剥离,再以赝品嵌入,故以往有人称呼此造假手法为“套棺材”。也有作伪人是利用从旧裱件上“回收”的裱材,对赝品作“仿古”样态的装裱,待裱件成形后兼带加工一些折痕、水渍、霉点之类于成品画面与裱材之上,图的也是“旧模样”。近几年,艺术市场比较繁荣,许多书画装裱铺子暗地里也都接这种“活”,笔者在一些技艺稍好些的装裱工作坊中偶尔会看到上述那样的裱件成品在“加工”。
款署弘一法师的图1书法成品,初看外表给人的印象似乎很“陈旧”。但只要近距离观察该成品中松懈显失严谨的笔线以及字形与章法组构的生硬唐突状态,内行人就一定不会相信那会是暑名者的真笔。在此,笔者要告诉大家辨识此类伪作的一个小窍门:当观者用手去触摸它时,如果整个裱件像布一样疲软无“硬”质,同时成品纸料与裱材的衔接处有壳起、毛边不平实的现象,那跑不掉就是属于“问题裱件”。真正的“原装老裱”不论多么陈旧,都应该是富有弹性,手感相对挺刮,纸与裱材的接缝处必是服帖而严整的。图2是近些天笔者在上海某拍卖行见到的一件系真实“原装老裱”的弘一法师真迹作品局部,只要大家多看它那么几眼,相信就能明白裱件的真伪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因此说,书画的真伪鉴定就像看人一样,千万不能只在乎其“穿着打扮”。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邮票收藏的十大忌 上篇文章:4种简易方法鉴别珍珠真假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专家教你去伪存真辨牙雕
- 漫话扇子的鉴赏与收藏
- 元代画家王冕:隐居深山一生画梅
- 普通收藏品自诩国礼哄抬身价
- 万元翡翠钱:买回石榴石
- 投资水晶需看三性
- 省博专家教你居家保护书画秘笈
- 鉴宝能力弱 老年人收藏古玩要注意
- 一目了然 让你学会陶瓷专业名词
- 梁思成发现唐代佛光寺东大殿80年
- 天上真能掉馅饼吗? 收藏市场的“捡漏...
- 仿造名人字画很流行 高手可月入万元
- 万珺说翡翠: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云南发现中国最大“干栏式”建筑聚落遗...
- 书画收藏有门道 品鉴欣赏有十看
- 比照片还真实的超写实油画
- 连环画收藏不要盲目买进 需注意四大点
- 三原则决胜奥运藏品市场
- 收藏达人教你鉴赏紫檀木
- 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同款,了解一下...
- 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也成疯狂石头
- 欧洲时装版画:从记录流行服饰到成为独...
- 私人收藏艺术品应追求六品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二:90100...
- 拍场上的捡漏游戏:业内人解密捡漏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