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万珺说翡翠:你知道翡翠的加工历史吗(图)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翡翠的加工完全继承了玉器加工的工艺,制作过程和制作工具没有区别。
切磋、琢磨等玉器加工的工艺手法早就已成为中国话的常用词汇,《诗经》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字句。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解释了制玉的工序:以解玉砂(金刚砂)与水搅拌,用可旋转的轮子带动盘和搅拌好的解玉砂把玉料抛开并慢慢琢磨成器。
其实,从古至今玉器加工的最大变化是动力的改变:过去靠的是人力脚蹬踏板,现在是电动马达。
故宫博物院有清代唐荣祚所作的《制玉图》,他将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张图来表示,图下还画着这一程序所用的各种工具。

第一幅图名为《捣沙研浆图》,画的是加工沙子。旧时碾玉所用红沙、黄沙、黑沙都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其中黑沙的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粗细程度,然后再将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使粗细分层。

第二幅图名为《开玉图》,画的是如何将大的玉石分解。所用工具是弓子或锯,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弓弦是用铁丝拧成麻花制成的。开玉的时候要在弦上不停地加解玉沙和水,慢慢地在玉石上磨,一点点将玉石“解开”。

第三幅图名为《扎砣图》,相当于大块玉石解开后的细切,是做手镯、花件、摆件,还是戒面,这时就要切成合适大小的玉料。所谓“砣”指的是轮片,以水磴带动旋转以切磨加工玉料。大的玉石用弓子解开,小的就要用水磴上的“砣”来解了。

第四幅图名为《冲砣图》,指的是粗磨做胚。

第五幅图名为《磨砣图》,指的是细磨。

第六幅图名为《掏膛图》,需要在玉器上先钻眼,然后用特制的砣将玉石的内部一点点掏空,在加工器皿时一般常用掏膛。

第七幅图名为《上花图》,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用很细小的砣加工各种图案。

第八幅图名为《打钻图》,指钻孔,也是掏膛的准备工作。

第九幅图名为《透花图》,指镂空。

第十幅图名为《打眼图》,指在玉器上磨出眼儿。

第十一幅图名为《木砣图》,指抛光,“木砣”一般用葫芦制作。

第十二幅图名为《皮砣图》,这也是抛光的程序,“皮砣”是用牛皮制成。
由这12幅图可以看出,古时的碾玉设备主要就是水磴,以足蹬踏板为动力,带动各种“砣”快速旋转,“砣”上需不停地浇水和沙。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古老的水磴和大弓已经进了博物馆,现在则是以电力马达带动“砣”,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转速,对玉石的切磨能力大大加强,“砣”也演化为由金刚砂制成,硬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再需要浇沙,只需不停地浇水即可。因此,加工能力实在是大大提高了。
切磋、琢磨等玉器加工的工艺手法早就已成为中国话的常用词汇,《诗经》中就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字句。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解释了制玉的工序:以解玉砂(金刚砂)与水搅拌,用可旋转的轮子带动盘和搅拌好的解玉砂把玉料抛开并慢慢琢磨成器。
其实,从古至今玉器加工的最大变化是动力的改变:过去靠的是人力脚蹬踏板,现在是电动马达。
故宫博物院有清代唐荣祚所作的《制玉图》,他将全部制玉程序以12张图来表示,图下还画着这一程序所用的各种工具。

第一幅图名为《捣沙研浆图》,画的是加工沙子。旧时碾玉所用红沙、黄沙、黑沙都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其中黑沙的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粗细程度,然后再将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使粗细分层。

第二幅图名为《开玉图》,画的是如何将大的玉石分解。所用工具是弓子或锯,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弓弦是用铁丝拧成麻花制成的。开玉的时候要在弦上不停地加解玉沙和水,慢慢地在玉石上磨,一点点将玉石“解开”。

第三幅图名为《扎砣图》,相当于大块玉石解开后的细切,是做手镯、花件、摆件,还是戒面,这时就要切成合适大小的玉料。所谓“砣”指的是轮片,以水磴带动旋转以切磨加工玉料。大的玉石用弓子解开,小的就要用水磴上的“砣”来解了。

第四幅图名为《冲砣图》,指的是粗磨做胚。

第五幅图名为《磨砣图》,指的是细磨。

第六幅图名为《掏膛图》,需要在玉器上先钻眼,然后用特制的砣将玉石的内部一点点掏空,在加工器皿时一般常用掏膛。

第七幅图名为《上花图》,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用很细小的砣加工各种图案。

第八幅图名为《打钻图》,指钻孔,也是掏膛的准备工作。

第九幅图名为《透花图》,指镂空。

第十幅图名为《打眼图》,指在玉器上磨出眼儿。

第十一幅图名为《木砣图》,指抛光,“木砣”一般用葫芦制作。

第十二幅图名为《皮砣图》,这也是抛光的程序,“皮砣”是用牛皮制成。
由这12幅图可以看出,古时的碾玉设备主要就是水磴,以足蹬踏板为动力,带动各种“砣”快速旋转,“砣”上需不停地浇水和沙。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古老的水磴和大弓已经进了博物馆,现在则是以电力马达带动“砣”,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转速,对玉石的切磨能力大大加强,“砣”也演化为由金刚砂制成,硬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再需要浇沙,只需不停地浇水即可。因此,加工能力实在是大大提高了。
>>相关资讯:
下篇文章:鉴别古家具一定要多看实物 上篇文章:古玩真伪难辨引发诉讼大战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报道价格高 藏品不可靠
- 出土文物看姑娘坟里淑女身世
- 红豆杉濒危20年之一:剥皮挖根屡禁未...
- 远浦归舟
- 众口说收藏:收藏要选好主题
- 四种方法伪造古币 一个钱买钱的谎言
- 北京正道2021春拍:邱启敬的新文房
- 豆是古人的“酱菜缸”吗?
- 鸿发红木萧照兴:市场无捷径
- 西部鉴宝2007年压轴盛会31日举行
- 河北古窑藏品小常识
- 书画臆造造假法之古代书画伪作辨识
- 十七世纪的中国瓷器-青花人物篇展览即...
- 透视电视鉴宝节目背后的玄机:钱味太浓...
- 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 窥文人画派多元...
- 习近平和特朗普在故宫托画心时拿的什么...
- 汉代滑石钫反映饮食文化与礼制
- 华夏藏友细讲鸡血石真伪辨别
- “和田玉花鸟俏色巧雕技艺”
- 从李唐《万壑松风图》浅析南北宋山水画...
- 疯狂的石头:赌石全攻略
- 收藏知识:辨别锈色捷径
- 18岁天才画家:20岁去世 一生只画...
- 真假只靠时代风格判断 古玩收藏的标准...
- 如何鉴赏田黄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