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名家书画变态克隆造假法辨识
来源/作者:网络 | 阅读权限:0 | 会员币:0


有一种克隆性质的书画造假,乍一看成品的“表象”似乎与其仿制母本的笔墨较接近,可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用笔方式(或称施用工具)并不一致,这就是“变态克隆”的概念。它具体是指作伪者在针对某名家作品进行克隆时,或无意或有意地变换了操作手法(一般还会连同材质),使伪成品既是根据母本仿制出来,而又对原作品的笔墨状态有所改变,最终造成成品的“变态”模样。
分析来看,“变态克隆”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并非全系主观因素。其中既有作伪人对母本原作创作手法上的误解,以彼当此或以此当彼;也有操作者其人受“绝对克隆”能力制约后的改弦易辙;更有纯粹是试图与母本“拉开距离”的造假策划等等。虽然这种造假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脱离母本笔墨的成份存在,但它的所有造型元素仍完完全全是克隆,故而本质未变。
需要特别说明与提醒的是,“变态克隆”造假多数都与仿造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有关。因潘天寿兼擅指墨(以手指代替毛笔创作)画与毛笔画二种技艺,在许多书画鉴藏家的心目中,潘老的指墨画与毛笔画都极具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在书画艺术市场上二种作品的价格都较高,也相对较容易出手。因此,有些造假者就专作潘的上述二种类型作品的伪。他们也许是这样以为:该画家的画无论是线条、墨块还是造型都相对单纯、简捷,仿制起来可能较其他名家的作品更显得“像”。于是,潘的指墨画经常被作伪成毛笔画,反之,毛笔画也不时被作伪成指墨画。
图一这件署名潘天寿的成品,是南方某拍卖行1999年春季拍卖会的拍品。近看此画其笔线均有似笔非笔、似指非指的失态感,且造型也有明显的与潘老固有的不论是指墨画还是毛笔画艺术特点不相符之处(石块与鹫鸟的笔线尤甚)。原来此画根本就不是一件“靠得住”的成品,其母本图二系画家潘天寿多次出版过的指墨画佳作《老鹫图轴》,现由潘天寿纪念馆收藏。将它们二者作比较,图一作品笔墨与造型别扭走样,图二则笔墨与造型奇拙生动,显然是泾渭分明。个中缘由是造假者在操作那件疑伪成品时,所用的工具和材质与原作者的不同,即把指墨画按毛笔画来操作了,而主观上却妄图要仿出与原作相近的艺术效果。试想,如此生硬甚至于还有一些可笑的炮制法,成品那能不“变态”呢?诚然,想要抓到这些“把柄”,眼光非专业不可。不过,该造假者也不是“一无是处”,如原作母本的款识署着“雷婆头峰寿者指墨”到疑伪成品上就删去“指墨”二字,改为“雷婆头峰寿者”的名款,确也“合情合理”。
辨识“变态克隆”造假的书画伪作,要求鉴定者对书画作品中的笔性(书画作品的笔墨普通规律与当局名家个人的笔墨特点)有较高的敏锐程度与较强的质量水准感知能力。如果鉴藏人平时就训练有素,加上实战经验丰富,那么任何“变态克隆”的成品一到他(或她)面前,就立刻会原形毕露。
网友评论 (0)
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文章
- 名贵木料:沉香木的价值及辨伪
- 如何收藏玉器
- 老货不见得贵 新货不见得便宜
- 清末南浔商人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 在中国怎样投资当代艺术品?
- 乐器收藏:慧眼识琴(3)
- 中国历代 那些脑洞齐开的香炉
- 专家提醒:投资收藏金银纪念币要防止受...
- 教你4招即刻锁定真银元
- 江南书画伪作面面观
- 苏富比香港秋拍夜场令人关注
- 傅抱石与《敬亭秋》
- 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也成疯狂石头
- 珍珠宝石的收藏如何鉴定和辨伪
- 认识一个连体钞品种之十二:90100...
- 贵金属纪念币仿伪基础知识问答(三)
- 名家书画相对克隆造假法辨识之内容删减
- “大唐镇库”(南唐钱补遗)
- 收集铜元应注意的问题
- 石湾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 海外文物回流是艺术市场的大头所在
- 宝贝断代不能只迷信款识
- 从铸币工艺看秦国货币的流通
- 探索和认知东北地区新面世古钱币
- 集藏知识:怎样集报价值高
